Classic case

党建引领乡村治理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

  时值春耕,云龙县长新乡永香村的田野上,一片忙碌与生机。村民们抢抓节令,精心移栽烤烟与工业辣椒,动作娴熟而充满希望。这背后,是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底气。

  永香大沟,宛如一条生命之脉,贯穿永香村19个村民小组,润泽13500多亩土地,承载着3000多村民的生产生活与致富梦想。2024年,永香村在各级支持下,完成了投资30万元的永香大沟修复工程,以及投资650万元的自然能提水项目。这不仅是资金的投入,更是对土地深情的浇灌,彻底改写了全村农业用水的历史。

  “以前干旱时,种啥都不长。现在水通到田间,我家工业辣椒种植面积从去年的5亩扩大到今年的16亩。” 永香村村民杨建月的话语间满是喜悦。

  水利设施的完善,还需科学合理的管水用水机制护航。永香村设立7名管水员,各司其职,分段管理沟渠。管水员杨建方每日奔波于梨头匠7公里沟段,清晨8点应农户需求开闸放水,晚间依指令堵塞水口,确保用水畅通无阻。他们用脚步丈量沟渠,用汗水守护清流。

  村“两委”通过“四议两公开”,制定了详尽的用水管水制度,市场化用水,按每亩70元收取水费,并成立管水组分段管理,以制度之绳,化解用水矛盾的“心结”。永香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赵继勋介绍,村“两委”班子定期巡沟,尤其在用水矛盾突出时节,24小时值班,依需求集中供水,让往昔的争执与冲突化为乌有。

  水利之兴,助力产业结硕果。2024年,永香村种植烤烟5110亩,经济总收入2400万余元,被认定为大理州 “一村一品”专业村。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跃至8230万余元,人均收入达20816元。水利之水源源不断地流淌,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,让希望的田野绽放灿烂的经济之花。

  2024年9月25日,一场突如其来的山洪泥石流灾害突袭马渡登组。此前,永香村马渡登村民小组网格员李奋山正在山上放羊,接到友人关于大雨的电话后,他立刻警觉起来。迅速拨打村上电话,并在村民小组群发布撤离信息。村干部闻讯赶来,及时组织村民撤离。十几分钟后,泥石流呼啸而下,但因预警及时,未造成人员伤亡。

  灾害过后,在县乡各级部门支持下,村“两委”一手抓抢险救灾,一手抓灾后重建。长新乡政府副乡长张立军介绍,各级党员干部带领村民和施工队用了20天时间完成河道清淤,为2025年安全度汛筑牢了防线。同时,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,让60亩受灾田地重焕生机,部分农田今年已经种上了工业辣椒。

  日常治理中,永香村将21个村民小组划分为17个网格,选贤任能,推举出26名网格员和76名党员中心户长。他们穿梭于村巷,倾听民声,化解矛盾。68岁的老党员赵国正便是其中之一,他用耐心与公正,在邻里纠纷中搭建起沟通的桥梁。他用法律法规为尺,用情理为绳,一次次化解纠纷,让永香村大龙村民小组多年未发生因矛盾纠纷引发的恶劣事件,无人。

  永香村的发展也在于汇聚各方力量,他们积极对接国家、省、州政策资金。两年来,永香村在各级驻村工作队的助力下,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4660万余元,驻永香村工作队员围绕建强村党组织、政策宣传、监测帮扶、农民增收、乡村建设与治理五项职责任务,化解返贫风险,夯实脱贫基础,激发群众内生动力,用心用情书写民生篇章。

  永香村党总支紧紧握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“指挥棒”,提升政治与组织功能,以产业发展为笔,基层治理为墨,绘就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。通过“网格责任+动态研判+调解前置”模式,将政策讲解、问题收集等责任精准落实到人,及时解答村民疑惑,确保工作扎实推进。

  从一水之治到一村之治,永香村的转变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。水利项目改善了农业用水条件,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,让村民的“钱袋子”鼓起来。赵继勋表示,基础设施完善后,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,烤烟、工业辣椒、泡核桃、蔬菜等农作物在充足水源的滋养下茁壮成长。

  在基层治理中,永香村以党建为引领,构建起“多网合一、一网通用”的治理模式。在这张温暖的治理之网中,网格员和党员中心户长成为村民的“暖心人”,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,用真心化解矛盾,将党的政策与关怀传递到每一位群众。

  如今,永香村产业兴盛、乡村安宁,村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大幅提升。这背后,是永香村党总支的坚强领导,是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,是对创新治理模式的大胆探索。

  未来,永香村将继续以党建为帆、产业为桨,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破浪前行,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。( 杨铁军 李百祥 田野 杨伟松)